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2016年——2025年)
(征求意见稿)
站在“十三五”开局的历史新起点上,为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瞄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财经大学目标,实现学校持续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战略目标
到2025年,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财经类教学研究型大学,跻身全国一流财经大学行列。
——培养能够支持、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科生教育达到全国一流大学水平,研究生教育取得重大突破和长足发展。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精深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广阔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一批走在经济社会发展前端,能够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拔尖人才。
——建成一批国内一流学科。部分学科平达到国内财经类高校、甚至国内高校领先水平。科研能力和水平达到新层次,部分学科取得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科研成果产出质量和影响力在该学科领域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家和河北重大发展需求,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特色智库团队。建成一批示范性产学研基地,高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线。
——建成一支在国内财经类大学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师资队伍。有科研和教学等领域的著名“大师”。形成以“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等高端领军人才为引领,中年教师及时跟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的人才梯队。拥有一批国家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
——国际化办学水平有质的提升。深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等与国际充分对接,学校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师生共享学校发展成果。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满足师生需要,教师待遇水平和资助学生力度稳步提高。形成以“经贸精神”为核心的文化氛围,充分激发和凝聚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
——形成教学研究型大学办学规模。到2025年,专任教师数量达到1500人左右,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70%。全日制本科生规模稳定在18000人左右(不含经济管理学院),全日制研究生规模达到5000人右,留学生规模达到1000人。
未来十年要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线,夯实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发挥学科建设龙头作用,分“三步走”实现以上战略目标:
第一步,2016——2018年,全面实施学校综合改革,以改革人事、财务、教学、科研等管理体制机制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为切入点,实现权力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办学主体作用。奠定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第二步,2019——2021年,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开发与创新为支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立足点,以文化建设为灵魂,以制度建设与创新为保障,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
第三步,2022——2025年,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衡量一流财经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等主要指标,进入全国财经类院校一流行列,把学校建成国内学科发展优势凸显、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服务经济发展成效卓越的国内一流财经大学。
二、战略方针
为了实现学校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特色发展”的战略方针。
——育人为本。把培养支持、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德育为先。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科学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要重点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向发展势头迅猛、后劲充足、有实力占据国内国际领先地位的学科专业进行政策倾斜、投入倾斜,聚力打造一流学科。
——改革创新。清醒认识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足的事实,针对体制机制制约学校发展后劲和活力的问题,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特色发展。通过内涵建设推动学校办学指标达到国内一流财经大学水平,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育人模式、管理模式,努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文化建设与传承等方面形成特色。
三、战略举措
(一)人才强校战略
1.人才队伍建设“1531工程”。每年引进1名高水平领军人物;每年招聘50名国内一流高校全日制博士;每年培养30名校内博士;每年奖励100名为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职工。
2.干部队伍建设“5433工程”。通过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建设一支50岁干部为引领、40岁干部为主力、30岁干部迅速成长的干部队伍。每年选派30名干部进修学习或挂职锻炼。
(二)创新发展战略
1.“科研创新领航工程”。以面向国家重大发展需求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为重点,提高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切实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格局。组建若干高水平研究院和研究中心,为承担跨学科、跨学院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基地建设创造条件,使之成为国内领先的重要科研基地。与国内外著名科研单位合作,引进一批知名学者在我校设立联合研究所。建设一支稳定的专职科研队伍,形成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创新团队。
2.“管理创新驱动工程”。完善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创新学校内部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学术委员会履行学术权力,采取校院两级学术管理体制;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建立能上能下、能入能出的干部选任和人事管理机制,二级单位拥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权;遵循精细化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进学校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反应迅速、服务便捷、师生满意的后勤服务工作体系。
(三)品牌建设战略
1.“学科专业品牌建设工程”。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持续加强学科建设。建立学科发展竞争机制。大力培育扶植新兴学科,推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培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学科方向,建成一批特点突出、深受社会认可和欢迎、经贸大学独树一帜的品牌学科和专业。
2.“特色智库品牌建设工程”。着力加强特色高端智库建设,在“大智库”的基础上聚焦问题,推进方向精细化。建成一批精准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精准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级和省级特色智库,成为领导决策的首选“智囊”。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国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充分话语权的知名专家学者。
(四)开放办学战略
1.“国际交流提质工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学习和研究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采取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切实提高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和教学水平。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外籍学者来我校工作。与国外、境外高水平大学之间的师生互派、交流、交换、访学成为常态,规模、频次达到国内一流高校水平。留学生教育在国内财经类大学中处于先进地位。
2.“合作办学亮点工程”。与京津冀企业开展深入对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妥善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学科优势,按照企业具体要求,采取订单式培养,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成为学校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亮点。
(五)文化育人战略
1.“固本铸魂工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障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强化师生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优良的师德师风和学风校风。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方法,通过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机制,培养具有高度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凝神聚力工程”。凝练学校文化精髓,形成特色鲜明的“经贸精神”。通过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多种平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国外的优秀文化、深厚的校园文化,全面提高学校文化软实力。以文化凝聚师生、引导师生、激励师生、塑造师生。校园文化底蕴更加丰厚,张力更加突显,影响更加深远。
(六)发展惠民战略
学校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师生。积极争取、全面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全力提高教师工薪酬水平,教师待遇在省属骨干高校位居前列。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教室、学生宿舍、实验室、办公用房、教师住房等条件更加改善,充分满足教学、工作、生活需要。